瀏覽人次: 5706

聯盟宗旨及願景

      2010年的熱門商品iPhone手機天線出現問題,對Apple商譽造成很大的損失,顯示產品不可對電磁設計掉以輕心。事實上,電磁學是電機電子領域的最核心課程,國內外相關科系的最主要核心課程就是三電-電子、電磁、電路,是每位學生必修的科目,可見其重要性;而且電磁學的應用無遠弗屆,從無線收發晶片、手機天線、電子產品的EMC、物聯網的RFID、手提電腦的訊號完整度,甚至半導體先進3DIC連線等,可以說電子資通訊(ICT)產業中電磁無所不在,愈是先進尖端的技術,電磁就扮演更關鍵的角色。

      以高溫超導研究享譽全球的朱經武先生曾說過一個故事,幾年前英國首相召集一個會議,找了很多大公司的總裁與政府官員參加,他最後問了一個問題:「今天我們的社會那麼富足,到底是什麼原因?」現場提出有很多答案,他卻說:「不對,應該是馬克斯威爾(James C. Maxwell)電磁波的四條公式。」以金融服務業見長的英國,其首相都這麼說了,那以ICT製造立足全球的台灣,電磁對台灣發展的重要性更是不言可喻。

      台灣電磁界的學術表現相當傑出,以微波領域短文期刊中水準最高的IEEE Microwave and Wireless Components Letters為例,主編Dr. George Ponchak完成其三年任務後,在2010年7月份發表該期刊2007-09三年內各國論文投稿數及獲接受數統計,結果台灣雙雙全球第一。不過領先輻度有限,韓國、美國、中國緊追在後。但更大隱憂是新生代學生對電磁的日益疏離,以台大電機系為例,前一百名學生中選擇唸電波組的人數,2006年曾達到最高峰16位,其後逐年下降,到2010年只剩1位。這個現象不只在台大,在交大以及其他幾所著名大學都發生一樣的情況。事實上,也不只電磁領域,像半導體領域更早就出現這樣的困境,學生的心態好像愈來愈“吃軟不吃硬”,而近來一些跨領域像生醫電子、雲端運算、綠色能源等也愈來愈熱門,但在核心領域沒有打好硬實力,又怎麼在國際上有競爭力?

      國際競爭力的關鍵在人才,人才的關鍵在教育,創造知識及培育人才是教育的最核心價值。過去大學過度集中競逐政府資源,並未積極爭取產業界參與研究,學用落差造成高學歷高失業問題非常嚴重,解決之道就應該從建構產學夥伴聯盟創新研發平台做起。為此台大與交大、中大、台科大、北科大、元智、中正、中山等校電波團隊共同發起,並在很短時間內獲得台積電、聯發科、雷凌、國際航電、啟碁、華碩、廣達、英特爾、奇景、台揚、中華電信、瑞昱、矽品、耀登等業界支持,成立台灣電磁產學聯盟,期能更積極致力推動電磁科技之發展與創新,以吸引更多優秀人才,促進創新研究,弭平產學隔閡,並激發電磁科技的前瞻課題。

      聯盟學界成員共計約七十位教授及超過600名研究生從事電磁相關研究,內容包含天線、RFIC、微波組件、訊號完整度、EMC、微波量測等核心技術,同時也有志於汽車防撞感測、60GHz無線通訊、物聯網與 RFID、及系統構裝與3DIC等前瞻課題研發。它代表全球非常龐大的研發能量,也是台灣ICT產業持續領先國際的重大利基。經由跨校產學合作,希望重塑工藝技術的實踐文化,使電磁領域的發展,在百年不變的學理中,創新發現源源不絕;在日新月異的應用中,核心價值欣欣向榮,為台灣研究的典範轉移建立好的模式,也為馬總統六國論中的創新強國寫下新的里程碑。

 
 
2_140b1d90.jpg